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新疆产“海鲜”火出圈对向海而生的舟山带来哪些触动?

发布时间:2024-05-23 栏目: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近日,新疆产“海鲜”爆火!南美白对虾、三文鱼、大螃蟹这些原本该在海里长大的海鲜居然在“离海最远的地方”生长并迎来大丰收,还销往全国市场以及俄罗斯、东南亚各国。

  水产养殖业是舟山传统产业之一。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056公顷,增长1.17%;水产养殖产量29.79万吨,同比增长3.8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988公顷,产量29.74万吨。

  经过多年发展,舟山水产养殖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是不是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能否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外市场?新疆“海鲜”爆火又带来哪些启发?记者深入走访调研。

  连绵雪山巍峨耸立,山脚草原郁郁葱葱,牛羊成群果甜似蜜提起新疆,这样的画面便映入脑海。很多网友都没想到,新疆居然还能产海鲜。

  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新疆虽远离海洋,但拥有4600余万亩宜渔水域。特别是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冷水资源,水质优良,溶氧丰富,适合三文鱼、高白鲑等鱼类生长。如新疆的尼勒克县,该县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适合冷水鱼生长,每年出产的三文鱼、虹鳟鱼等冷水鱼达数千吨。冰川水独一无二的水质又赋予这些水产品天然无污染的品牌价值,产品畅销国内外。

  最根本性的支撑还是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新疆的盐碱地资源丰富,地处帕米尔高原下的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将当地盐碱水还原成与天然海水相似度达99%的“人造海水”,成功培养出鲜活美味的特色水产品。在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基地,来自山东的援疆团队与当地专家齐心协力,克服了浮游物入侵、土壤返碱等技术难题后,带动麦盖提县形成了140亩养殖水面、15万尾的养殖规模。

  新疆“海鲜”出圈自然也少不了政府的谋划布局与政策支持。2017年,农业农村部发布《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行动方案》,顺势推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2019年,又在《关于快速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白准确地提出“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领下,新疆率先发力,因地制宜搞起了海鲜养殖,从基本的建设入手,升级了区域降盐、排盐、淡化等解决能力,并多次修建养殖场地道路、消防水源等设施,助推盐碱地养殖业发展。

  如今,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正以“米东区南北白对虾”“尼克勒三文鱼”“博斯腾湖螃蟹”等一张张水产新名片,火爆全国,走向世界。

  由2085个海岛组成的千岛之城舟山,因海而生,向海而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全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渔民转产转业、渔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舟山市围绕岱衢族大黄鱼、嵊泗贻贝、三疣梭子蟹和南美白对虾四大养殖品种,持续高效推进水产养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水网箱、大围栏、陆基循环水养殖等新模式不断出现。从2015年到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近一倍。

  在普陀区桃花岛南部对峙村一处岛礁附近,150亩被网衣圈围的海湾里,养殖着数以万计的大黄鱼。这里是舟山天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浑水桃花岛”大黄鱼养殖基地,采用的是大型围栏养殖模式。

  相比普遍常规的网箱大黄鱼养殖,大型围栏养殖面积大,大黄鱼活动空间大,水体交互充分,为养殖大黄鱼提供了原生态的觅食和生长环境。近几年,得益于大型围栏养殖模式的日渐成熟及大黄鱼北纬30原位越冬技术的攻克,“浑水桃花岛”大黄鱼养殖基地出产的大黄鱼品质逐年提升。根据主要指标检测和比较分析,这里养殖的大黄鱼品质已接近野生大黄鱼。“今年预计可产大黄鱼30万尾,价格是福建产养殖大黄鱼的5倍,却是野生大黄鱼的20%,高品质低价格异常畅销,市场从长三角拓展到了全国各地。”舟山天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培育优新品种是水产养殖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舟山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研发推广优质高效的水产新品种。

  不久前,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20年培育出的黄姑鱼“全雌1号”,通过全国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舟山市首个获批的水产新品种,也是今年浙江省唯一一个获批的水产新品种。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针对黄姑鱼雌雄生长差异大(雌鱼生长比雄鱼快30%)、规格不整齐等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进行黄姑鱼全雌苗种培育技术的自主开发,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经中试养殖表明,新开发的全雌品种养殖产量提高40%以上、养殖效益提升50%左右。

  如今,该科研团队已建立黄姑鱼“全雌1号”的“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起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3家,年产全雌苗种500万尾以上。黄姑鱼“全雌1号”还“游”出了舟山,宁波象山、台州大陈岛、温州洞头、福建宁德、山东日照等地的20余家养殖企业(户)也在开展试养。初步测算,近三年来,该新品种共创产值5250万元,利润1575万元。

  此外,舟山市还积极选育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种、构建三疣梭子蟹反季节育苗和高产养殖新模式,积极挖掘种质资源,突破东海大小黄鱼、乌贼等十余个土著物种的规模化繁育技术等。截至目前,全市有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70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今年,习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这凸显出大食物观视域下,“蓝色粮仓”对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性。

  “尽管这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水产养殖一直是舟山渔业的短板。”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仍存在陆基养殖空间萎缩,养殖模式较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深远海养殖发展缓慢等问题。

  为破解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推进一条鱼全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标准谋划水产养殖发展路径,今年8月,舟山市正式出台《舟山市推进水产养殖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据介绍,《行动方案》聚焦种业强芯、设施增效、模式创新等重点工作,加快良种选育、推进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提升,探索深远海大型设施养殖、陆基循环水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打造特色养殖品牌,拓展渔旅融合新模式。力争至2025年,舟山全市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3.5万吨,比2022年增加约4万吨;其中大黄鱼产量突破6000吨,贻贝产量达到26万吨;大型养殖平台、大型围栏养殖等新模式取得较大突破。

  为支持《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舟山配套制定了《快速推进舟山市水产养殖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梳理确定了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九条,主要围绕养殖用海审批、水产种业工程、养殖模式创新、水产品品牌培育和科技与保险支撑五个重点方面予以鼓励支持,政策中对深远海养殖模式创新方面的支持尤为突出,对在舟山投资建设的养殖大围栏、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大型养殖工船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助。

  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但囿于捕捞条件、运输条件等限制,耕海牧渔也就成为沿海地区的专属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水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继续扩展延伸,海鲜在内陆地区食物结构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作为渔业大市的舟山,在不断修炼自身“内功”的同时,还技术帮扶内陆地区进行水产养殖。

  2022年7月,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养殖室副主任徐冬冬联系到在河南挂职延津县农业与农村局党组副书记的王欢,相商将一批“全雌1号”黄姑鱼苗种运到延津盐碱地进行试养。

  当年8月20日起,这批鱼苗开始做耐低盐驯化,进行鱼苗淡化技术处理。8月30日,5000尾“全雌1号”黄姑鱼宝宝搭乘冷藏货车,顺利抵达河南省延津县。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尤其是在西北内陆地区。如果盐碱地能成功试养东海高品质经济鱼类,这将为内陆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出一条共富新路子。徐冬冬说,黄姑鱼试养很成功。目前,他们正在和塔里木大学的教授对接,接下来计划去新疆的盐碱地养殖海水鱼。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疆“海鲜”也是对舟山养殖业的一种倒逼与激励。“离海最远的地方”都能养出鱼虾螃蟹,我们就更应该耕海牧渔大显身手,扎扎实实把养殖业做大做强,进而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