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案板检出新冠病毒平时吃的三文鱼有没有害?

发布时间:2024-06-17 栏目:冷冻鱿鱼原料系列

  6月1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11日确诊的病例在6月3日曾前往新发地菜市场地下层采购海鲜和肉。

  相关部门从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通过自查发现产品货源为京深海鲜市场,而其他的牛羊肉、猪肉、蔬菜、水果及相关设施中则未发现新冠病毒。

  这一消息引发各方热议,不少人担心平时爱吃的三文鱼也会“带毒”,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鲜了?

  其实,目前医学界还没发现人鱼共患的病毒性疾病,未曾发现病毒可以从鱼类感染人类。这是因为:

  1、物种相差太远,人类和鱼类的生存环境、细胞结构和体内内环境的差异太大,病毒作为一种不能在外界独立生存的生物,无法既能感染人类又感染鱼类。

  2、鱼类是冷血动物,人类是恒温动物,而病毒的生存,需要宿主保持一定的温度,病毒很难在不一样的温度的动物中生存。

  3、新冠病毒感染需要通过ACE2受体,而这种受体只在哺乳动物的某些细胞上具有,多见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所以病理影响主要集中于肺部。但鱼类没有ACE2受体,也没有肺,因此不易感染该病毒。

  因此,三文鱼本身作为新冠病毒载体的可能性非常小,三文鱼可能是“沾毒”而非“带毒”,例如屠宰三文鱼过程中,感染者将病毒传播到鱼上或案板上,或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饲养三文鱼生活的水体。

  不过,流调溯源的工作仍在进行中,现在还不能确定三文鱼是在宰杀、运输、包装、切割过程中的哪一环节接触到了新冠病毒。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暂时不要生吃三文鱼,或烹熟后才吃。

  对于三文鱼这种食物,很多人对它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肉质鲜美,吃法独特,却担心它会有寄生虫,于健康不利。

  三文鱼是salmon的音译,是商品名,它不是指一种鱼,目前世界上共有66种鱼都可以称为三文鱼,最重要的包含大西洋鲑、虹鳟、银鲑、大马哈等。由于我国三文鱼产业发展较晚,北欧海水养殖三文鱼大量行销国内,因此普通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误解。

  很多人都说,我们现在吃的“三文鱼”,并非进口海产的,而是国内淡水养殖的,有可能感染寄生虫,尤其是很多寿司店,普通顾客根本不可能知道商家给你吃的三文鱼来源于哪里。

  而在淡水养殖环境中的鱼类,可能被致病性淡水寄生虫感染,包括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阔节裂头绦虫、管圆线虫等,如果生食了受感染的淡水三文鱼类,会罹患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据统计,全球约有3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约有1500万人感染。

  因为进口的海产三文鱼价格非常贵,三文鱼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我国领海又没有终年适宜温度的水域养殖,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国产三文鱼确实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利用山间溪流或大型水库淡水冷水水源养殖。

  刺身是三文鱼最常见的食法,既然是三文鱼淡水养殖的,那么会否对健康带来隐患呢?

  其实,海水三文鱼并不一定不含寄生虫,淡水三文鱼也不一定含寄生虫。北欧国家的三文鱼在湾口进行养殖时,同样会面临‘海虱’等寄生虫的威胁。

  三文鱼有没有携带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寄生虫,并不取决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养殖,而在于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安全。

  使用人工颗粒饲料喂食的鱼可以直接生食。因为饲料加工时经高温过程已经杀死了寄生虫,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淡水三文鱼在优质的冷凉水体中,也能避免寄生虫带来的威胁。一项对鳟鱼养殖场开展的环境卫生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养殖场旁边的环境总体良好,未发现任何人为的渠道使人畜粪便污染养殖水体,鱼塘内未查见长角涵螺、纹沼螺、赤豆螺等主要的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螺类。

  华支睾吸虫也并不是三文鱼流行的寄生虫,之前也未曾有虹鳟携带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报道。

  而野生麦穗鱼、人工养殖的鲩鱼和鲢鱼等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检出率较高。海水类水产品中主要检出的寄生虫为异尖线%之间,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带鱼和鲐鱼。

  在欧美国家,野生鱼类一定要经过冷冻才能用于生食,一段时间的低温冷冻能够杀死囊蚴等寄生虫病原体。所以,现在餐厅都会对三文鱼进行低温冷冻处理后才给人食用,以最大限度地杀灭可能含有的寄生虫,降低因进食鱼生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因此,国产三文鱼生吃的健康风险并不高,在肉质上和海水养殖三文鱼区别不大,而且部分三文鱼肉质口感更紧实,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海水三文鱼更好吃。

  不过,生食这样的形式始终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餐厅没处理好或来源不明的,所以不建议频繁食用三文鱼,偶尔尝尝鲜即可。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