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渔风民俗 领略海洋文化(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傍海而生,因海而兴。有着“千岛之城”美称的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四面环海,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数千年来,舟山人民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丰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孕育了宝贵的海洋文化。
舟山博物馆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2014年12月,舟山博物馆新馆试开馆运行。新馆蓝色的建筑立面上分布着银灰色的不规则几何块,象征着舟山岛礁林立。
“舟山博物馆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陈列展览总面积为6120平方米,运用现代化展陈语言向观众展示舟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别具一格的渔风民俗和源远流长的海岛历史。”舟山博物馆馆长叶其跃介绍,馆内拥有1万余件(套)藏品,从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到近现代文献实物资料,品类丰富,尤以海洋文化相关藏品最具特色。
博物馆一层的“美丽家园——舟山自然陈列”集中展示了500多件舟山动植物标本、古动物化石、海洋生物标本等,反映了舟山地貌衍变过程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步入展厅,麋鹿鹿角、古菱齿象臼齿、德式水牛头骨等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映入眼帘。
“2001年至2003年间,舟山渔民在金塘海域、东极东部海域捞获300多件化石,引起国内外关注。”舟山博物馆宣教员刘冬燕介绍,在舟山地区发现的古菱齿象、真马、额鼻角犀等化石证明舟山原先与大陆相连,是东海平原的一部分,历经数次海侵海退,舟山与大陆分离,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群岛。这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为研究舟山群岛的形成及舟山原始先民的生存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对于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变化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3亿年前就生活在海洋中的中国鲎、现存最大的节肢动物巨螯蟹、拥有多个精密气室的鹦鹉螺……行走在“野性舟山”单元,各类动植物标本令人目不暇接。据介绍,舟山群岛由2085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其中不乏珍稀动植物。世界上仅存一株的野生普陀鹅耳枥,就生长在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上。
两个巨大的海洋生物水族箱让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箱中展示的海洋生物标本基本根据其在海水层中的真实分布情况呈现。“这里面有舟山渔场著名的鱼种——大黄鱼和小黄鱼。”刘冬燕说,“很多人以为小黄鱼长大了就是大黄鱼,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
舟山有“中国渔都”的美称,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博物馆二层的“渔风海韵——舟山民俗陈列”展示了舟山渔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体现了极具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
展厅里,近百艘渔业用船模型浩荡排列,生动展现了舟山渔场渔船云集的壮观景象。这些船模都是按照1︰40的比例制作的,包括油轮,渔政、渔业指导船,冰鲜船,运销、供销船,防疫、医疗船等30个种类。“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也是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渔民主要的生产作业区域,北起辽宁、吉林,南至两广、港澳台,都有渔船进入舟山渔场作业,不同地方的渔船各具特色。”刘冬燕说。
一个长长的展柜前,不少观众在驻足拍照,柜中展示的是舟山传统庙会场景。整个微缩场景里约有200个3D打印的人物,他们组成一支长长的巡游队伍,其中有彩车、高跷、大旗、台阁等,穿插着花船、舞龙、船灯、鱼灯等各种表演,喜庆热闹,别具地方风情。在舟山,庙会是民众参与度很高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各个地方的庙会习俗也不一样。此处展示的是桃花岛上“稻花会”的场景,这种庙会一般在稻花吐穗时举办,故名“稻花会”。
“渔港街市”单元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和场景搭建,再现了20世纪50至80年代舟山渔港熙熙攘攘、商铺林立的景象。码头边停靠着几艘渔船,工人们忙着卸货、补给、修补渔具。渔需店里,几个渔民在购置网线、索具、滑轮等渔业用品。鱼行里出售着各种各样的鲜鱼,年轻的学徒正在仔细地称鱼和记账。
舟山人以岛为家、以海为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艺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舟山锣鼓、舟山渔民号子等。
一幅幅生动活泼、光彩熠熠的贝雕作品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舟山贝雕由各种贝类壳体雕刻制作而成,是舟山市特色传统雕刻艺术之一,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冬燕介绍,舟山贝雕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根据贝壳的天然色彩、光泽、纹理,雕刻组合成风景、人物、花鸟等图案,尤以展现海风渔韵的作品最具魅力。
舟山渔绳结也是一项凝结了渔民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渔业生产中,绳子经常会断,为了工作接着来进行,需要将两根断绳相接,于是就有了形形的渔绳结。渔绳结编织是舟山渔民必备的技艺,绳结系法多达数百种,大多简便、易结、易解,既牢固又实用。除了作为生产生活工具,渔绳结逐渐被赋予艺术价值,作为装饰品来点缀舟山渔民的生活。展厅墙面上悬挂着不一样的种类的渔绳结,它们有不一样的用途,编织方法也都不一样。
从东海边的蛮荒之地到经济发达的千岛新区,舟山历经风雨沧桑。“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讲述了舟山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舟山很早就因海侵而与大陆分离,但文明的发展并未因此中断,早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舟山的海岛上生活。一块马岙洋坦墩遗址出土的带有稻谷痕迹的陶片,表明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已然浮现水稻。“中国沿海先民不断向海洋探索,他们来到舟山海岛,因地制宜种植稻谷,留下了丰富的生活遗迹。”舟山博物馆副馆长周若溪说。
舟山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甬东即属于今天的舟山。
秦代设鄮县,其地大致包括今宁波东部北仑和舟山,两汉至南北朝循秦制。县治鄮山邻宁波阿育王寺,临海有市,舟山海民常至此用海鲜换取五谷和日用品,海岛与大陆开始了早期的贸易活动。唐宋时期,舟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著名港城明州(今宁波)的出海口,迎来了繁荣发展。
一个展台内铺满细沙,沙中埋着许多海捞瓷碎片。“古代航海者非常艰辛,能够说是‘提着脑袋’讨生活。船行大海常会发生意外,这些海捞瓷碎片便是沉船事故发生后沉入海底的。”周若溪说,“舟山是海上交通要塞,无数船只在这里补给中转、启程远航。在这期间,航海者会去普陀山拜观音,祈求平安。”
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文化在舟山的传播,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展厅里有一块杨枝观音碑拓片,此碑刻于明代,现置于普陀山杨枝庵,碑上的画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杨枝观音碑与多宝塔、法雨寺九龙藻井并称为“普陀山三宝”。
明清两代,舟山既是贸易重镇,也是抗击外敌的战场。展厅内的油画《双屿盛况》描绘了明初舟山六横双屿港的繁华。16世纪犀牛角柄西方人像短剑、18世纪西班牙银币等文物,折射出明清时期舟山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舟山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2009年12月建成通车。”周若溪指着展板上的图片介绍,该工程经舟山群岛中的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至宁波镇海区,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相连接,是中国迄今为止顶级规模的岛陆联络工程。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十三五”期间,舟山GDP年均增长9.2%,增速居浙江省首位。
近年来,舟山博物馆在社教活动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将科普教育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推出“十指灵动”“舟博课堂”“翁山雅集”“走读昌国”四大品牌教育活动,其中“走读昌国”入围“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我们采用‘实地探寻+零距离体验’的模式,让大家亲临现场参观、体验,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舟山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石玉华介绍,“走读昌国”活动现已整合92条精品文化走读线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串联起来,活动过程中还穿插非遗展示与体验,让参与者深入感受舟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魅力。(方彭 依梦)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